青年文学家杂志社
首页 > 最新目录
 
/ / /
 

《青年文学家》2023年15期

 
目录
卷首语
老街漫步张静年;1
封二
《幻觉》王美琪;2
《小院大家》姜苗苗;2
《知吾》刘晓敏;2
《鹦鹉》赵凤祥;2
《方寸之间》李淑娴;2
《键》赵瑛彬;2
诗歌苑
接灶王(外八首)曹赟;4
如此相逢(外四首)耿洪亮;5
三苏园(外二首)诸金龙;6
一袭素装醉江南(外二首)顾锁英;7
一羽蝶(外二首)刘训军;8
游牧(组诗)颜行;9
为稻香而醉(外三首)胡荣廷;10
遇见时间(外二首)陈枫兮;11
醉行青海(组诗)子木;12
一生青春似少年熊雅丽;13
你的影子(组诗)李军选;14
雨玲珑蔡娴;15
路口(外一首)唐大海;15
秋寒(外二首)杨义芳;16
张家界金鞭溪(外一首)罗玉岸;17
摇曳在梦里(外五首)周鸿;18
深秋的吟思(外四首)陈霞;19
苔藓南道元;20
沉默的鸟儿曾春根;20
乡愁不过是笛音赖永洪;20
一只蝴蝶落在生菜上陈迎东;20-21
也说落日马乔;21
赶春刘艳芹;21
故乡的老屋陈新潮;21
柿子树的春天周桂龙;21
奶奶丰田;22
在村庄的树下李秀国;22
煮茶的过程严刚;22
在空旷的阳台邓流沙;22-23
野月季(外一首)应先云;23
我赞美一切不完美刘明珠;23
颂歌献给我的母亲(外一首)鹿清江;24-25
走在母亲的春天里平书宪;25
父亲是我埋下的种子(组诗)周伟文;26-29
天马湖李欣蔓;30
从虚无到虚无璐瑶;30
秋叶禅语夏春宁;30
走远的记忆杨宗保;30
站在夏日的浪尖肖杰;31
十月的桃花彭建华;31
孔集村杨定祥;31
写在秋天姜凤龙;31
搁浅的鱼蒋峥;32
大鹰章安君;32
等雪宋恩玉;32
春天的颜色张蔓燕;32-33
红颜曲晋民;33
青春笑脸陈德胜;33
春耕秦仲濂;33
雪天里的告白林小平;33
山里种庄稼的汉子邹武;34
女人的天空文金凤;34
小浪漫舞厅赵文斌;34
春风浩荡过了霍玉鹏;34
我喜欢平凡朱天生;34-35
鼓浪屿之美张志强;35
怀念一枚钉子刘中堂;35
青春的味道赵洪庆;36
唏嘘刘训军;36
猫绣乌鸟岛;36
冬日的椰子树刘伟雄;36
金顶送货人田树先;36-37
追赶者昂旦;37
冬雪黄一波;37
给你杨朝荣;37
小说林
豆豆戴方毅;38-42
转身王起;43
放映员华姐朱士元;44-45
屋檐下尧桂莲;45-46
散文馆
白娘顾海燕;47
药碾中的深情秦雯;48
挖野菜记周婧婷;49
幸福不该遥远张潇尹;50
游杜甫草堂,感济世情怀吕倩;51
我的家乡竹园村(外一篇)徐连梅;52-53
跨越生命中的雨季杜泳蓉;54-55
用心筑起爱的桥梁范耀华;詹春毅;56-57
从小燕的逆反说开去孙天慧;58-61
我的回忆、当下与普鲁斯特效应林真如;62-63
看海谢莹莹;63-64
雪王爱玲;65
文学评论
余华的长篇小说《活着》的经典化探究阿依古力·斯迪克;66-68
唐诗宋词的审美意蕴及其当代价值车一鸣;69-71
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析——以小说和诗歌为例冯夏阳;72-74
晚期风格的开始——评莫言《晚熟的人》高俊杰;75-77
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研究高晓丽;78-80
成长道路上的自省与救赎——探析《爱玛》的女主人公形象高雪莲;81-83
杜甫诗歌中的忧患意识研究李春霞;84-86
《红楼梦》的悲剧意识李昊军;赵晓倩;87-89
《时间里的痴人》国内研究综述李文洋;90-92
试论汉乐府诗歌文人化过程翟婉竹;93-95
《上林赋》的艺术特征分析李艳;96-98
论亨利·詹姆斯小说的艺术风格李艳梅;99-101
詹福瑞先生诗集《岁月深处》赏析林华红;102-104
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探析——以《红楼梦》为例刘丽娜;105-107
情之所钟,妇女为甚——论李清《女世说》的尚情世界刘小芬;108-110
论“三言”中的寄生韵文罗芯涵;111-113
论中国现代文学的“乡愁”和现代启发吕韵遥;114-116
明清时期淮扬运河行旅诗中的景物探究施霁桓;徐安奇;117-119
“每逢清夜与良晨,多怅望,足伤神”—《花间集》中的时间书写谭时亮;120-122
文学经典的价值与研究汪荣萍;123-125
浅谈《济南的冬天》的文学艺术特色王童舒;126-128
西汉时期逸事小说文体考证王琳涵;129-131
中西文化视角下解读《红楼梦》中袭人的人物形象王艺霖;132-134
夏洛蒂·勃朗特《简·爱》的文学赏析吴茜;135-137
论格非《江南三部曲》中的女性悲剧形象徐鸿霞;138-140
王勃游宴序研究薛昊宇;141-143
陆机《文赋》中的“言意”理论研究杨玉玲;144-146
论路遥小说中塑造的青年形象张熳煊;147-149
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美学——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张瑞红;150-152
对乐府诗的发展历程和文人化进程的分析张哲;153-155
从意象角度分析朱淑真创作风格的流变叶佳昕;156-160
封三
《聚》董璐影;161
《沙坡尾》陈坤钦;161
《檀什铜》郭鑫;161
《花与花瓶》耿子焯;161
《泉涌》刘恒基;161
《蓝印花布——凤凰戏牡丹》潘存伟;161
点击在线投稿 
 
 
 

(c)2008-2018 聚期刊

 

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.NET

 

免责声明: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;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;另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告知!